天气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忻州:人才入企业 科技兴产业(图)

13
发表时间:2024-05-07 16:59来源:山西日报

一方面,企业产品迭代升级需要研发支撑,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需要贴近市场实际需求的最新讯息,为此,忻州市深化政校企“产学研”融合,组建“科创驿站”,聘请“科技副总”,成立“科技人才小分队”——

  人才入企业 科技兴产业

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本栏图片除署名外由王利强摄

“科技副总”张天柱教授(左一)指导富神园区工作。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在实验室检测样品。

  走进忻府区兰村乡北杨村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正在扩建中的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满载着大型设备的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驶入。预计下半年,世界最大的单条年产60万吨煤系高岭土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将全面投产运行。

  深耕超细煅烧高岭土领域十多年,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内首家利用煤矸石生产高岭土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年产50万吨超细高岭土、亚洲产能最大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董事长罗训樵说:“要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就得保持研发强度,不断推出新产品。有了‘科技副总’加盟,公司创新发展的步子更稳更快了。”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忻州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政校企“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出“科创驿站”,引进省内外重点高校研发团队,聘请“科技副总”,组建“科技人才小分队”,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贯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科技副总”

  为企业送来“及时雨”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2007年,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专门利用煤矸石生产超细煅烧高岭土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成立以来,金宇科林产能从年产高岭土5万吨连续提升到50万吨,年消化60万吨固废煤矸石,成为亚洲最大的高岭土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造纸、橡塑、电缆等行业,占国内市场55%的份额,出口总量占国内煤系煅烧高岭土出口量的80%。经过3年的建设,世界最大的单条年产60万吨煤系高岭土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投产运行。这条新生产线生产工序全部为远程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作为高岭土行业头部企业,我们一直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每年公司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费用投入研发创新。”罗训樵说,但实际上合作不是很稳定。

  去年,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创新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忻州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对接重庆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首批选聘了23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研发创新成果突出的科技型人才,到专业镇领军和骨干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等优秀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给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应用场景开拓送去了“及时雨”。

  无机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正是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苗洋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担任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后,他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公司实施的橡塑用煅烧高岭土技术研发项目、高活性偏高岭土技术研发项目、磨耗值可控煅烧高岭土技术研发项目,这些项目在苗洋博士的参与指导下,很快取得了重大进展。”金宇科林研发中心工程师李昀霞深有感触地说,研发出来的热敏纸新产品替代了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成为韩松等国外高端涂料和造纸行业供应商,进一步开拓了海外市场,提升了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科技副总’的诞生是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双向奔赴、协同创新。”忻州市委人才办主任张宇亮说,下一步,忻州将常态化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将“科技副总”进企业打造成全市人才工作品牌,持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综合优势,实现校企互融互促、资源技术双向流动、人才共享共育,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创驿站”

  搭建科技通往产业的大通道

  忻州市一直注重更好发挥科技与人才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特别是针对全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努力引入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瓶颈精准“把脉下药”。

  在全省率先出台《忻州市选聘“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为首批23位“科技副总”颁发聘书后,忻州市推出又一重大创新性举措——组建“科创驿站”。

  “‘科技副总’主要服务民营企业,可以说是点对点式的,‘科创驿站’则是一个大平台,属于集团军式的、成体系的。”忻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殿君说,“科创驿站”功能明晰,定位成果展示交易、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小试中试、综合交易等5个方面,面向对象包括省内外高校研发团队、科技型初创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科创+产业”的创新思路,带来了“科创驿站”的快速建设和蓬勃发展。

  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作为首个校地合作的创新平台率先落地,首批特种污水低碳处理实验室、光电传感与检测实验室落地,带动了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入驻。

  目前入驻的6所高校中,共有创新团队33个,创新人才200余名。忻州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卢建华说,入驻团队研究的领域既有光电传感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又有煤炭绿色开采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研究;依托平台既有教育部批准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又有农业农村部批准的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为土生土长的定襄人,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韩彦峰,不仅欣然接受定襄管家营法兰锻造公司“科技副总”的聘书,帮助企业实现异型法兰件的精密加工,而且力促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定襄设立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定襄法兰是首批省级专业镇。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定襄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除了每年派送10名以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来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主要目的是整体推动定襄锻造业在风电、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等领域传动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定襄锻造企业提供“订单式”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定襄锻造业实现由传统零件向精密部件、整机转型的目标。

  韩彦峰深情地说:“吸引我的,不仅有故土情结,还有忻州浓厚的重视科创的氛围。成立‘科创驿站’后,我既能用所学服务家乡,又有机会让自己的科技成果在家乡落地转化,可以说是两全其美,让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科技人才小分队”

  打通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

  定襄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定襄加工法兰的机器设备来自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乔星语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属于小众产品,只应用于锻造行业。业外人士不太知晓,但业内可以说大名鼎鼎。国内许多省区市都有我们的客户。”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加工。由于客户各家场地不同,相应地对机器大小、功能的需求各异,所以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是“量身定制”、个性化生产。

  “我们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及时推出了J系列锻造机器人和智能锻造流水线。”乔星语说,前不久在为客户设计一款锻造机器人的一个动作要求,公司技术员犯了难,正好忻州市科技人才小分队到企服务,在太原科技大学老师的帮助下,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拿下这台2500万元取料机的订单。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忻州市积极探索建立人才与企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成立“科技人才小分队”,推动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服务忻州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王殿君介绍说,科技人才小分队的成员主要从忻州市科创驿站入驻高校创新平台和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原平农业学校以及忻州市科技专家库中选定,结合忻州产业特点、发展布局以及现有人才资源初步组建黄酒酿造、法兰锻造、高端装备制造等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全力打通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才、技术、产业“无缝对接”。目前,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已为133家企业答疑解惑300余件,达成合作意向10余件。

  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深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

  忻州市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中人才支撑这个关键,全面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人才服务联盟暂行办法》《“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等,研究制定《忻州市“桐欣人才卡”服务指南》,发放人才服务卡,规划229亩土地建设桐欣人才公寓,在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精准服务,让人才感受忻州“温度”。

  从聘请“科技副总”、创建“科创驿站”,到“科技人才小分队”常态化开展活动,王殿君表示,这既是链接科技、企业、高校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现实路径,更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有利于营造具有忻州标识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大生态。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财贸大楼   电话:0351-4839628

        邮箱:saugnu@163.com   邮编: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