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用活省校合作“金钥匙” 凝聚县域发展“动力源”13
发表时间:2023-05-09 16:26 近年来,平遥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决策部署,用好古城“金字招牌”,用活合作平台“金钥匙”,一体推动古城保护、文旅开发、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依托“平台共同建设、项目精准对接、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深度链接高校人才、科技、项目优质资源,12大基地建设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的良好态势,推动省校合作生根“开花”、连结“硕果”,凝聚县域发展“动力源”。目前,全县共合作高校25所,签约挂牌基地33个,落地合作项目基地34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5个。 一、高站位谋划,牢记嘱托强保护 把深化省校合作与古城旅游保护深度结合起来,将“一城两寺”保护作为重点,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文化遗产,践行“三个敬畏”。成立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同步组建12个专项工作小组,1名县级分管领导+1套方案+1个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奋力在古城保护、传承、发展上蹚新路、开新局。一是搭建智库合作平台,与同济大学签订关于古城保护与传承合作协议,推动山西历史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基地、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平遥)两大智库合作基地挂牌中国票号博物馆,为遗产保护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已累计筹集资金70余万元用于古村民居修缮、文保单位保护棚搭建。二是推动数字文保平台,推动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保护国情教育基地落地双林寺,为古建筑及彩塑壁画保护建立可永久保存与可持续再现的数字档案,双林寺建筑及其附属文物数字化建档工作全部完成,倾力打造的《遗产的想象力--平遥故事》科普绘本将于2023年中国遗产日出版面世。三是创新文保监测机制,推动重庆大学文物保护险情监测国情教育基地落户文庙,大成殿结构稳定性科学化监测持续推进,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 二、高标准落实,擦亮品牌抓传承 充分利用平遥牛肉和推光漆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大专业镇”之一的契机,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为抓手,把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与各大高校的优势学科、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等资源深度融合。一是护航国礼品牌,全力推动唐都推光漆器公司与山西传媒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建立研发创作中心和创意设计基地,与山西传媒学院签订《山西平遥推光漆艺的文化创意研究》项目,借力高校人才优势,深耕产品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开发研究服务,为传统技艺融入新潮元素。二是做强牛肉品牌,推动冠云牛肉集团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大“非遗双宝”保护传承力度,建立平遥牛肉和推光漆技术人才库,强化人员技艺培训,持续做优做精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品牌效应提升,到十四五末,链核企业牛肉集团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规模企业达到6户,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亿元。 三、高质量推进,围绕转型强产业 树立项目支撑的鲜明导向,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开展县域合作基地(项目)需求调研摸底,各牵头单位围绕重点项目、重点课题、重点产业,广泛征集合作需求意向,建立需求库,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持续为企业注入活力。一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山西华兴电机铸造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平遥同妙机车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分别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太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2大基地正式挂牌,进一步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潜力,助力平遥铸造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二是提升新型产业质效,依托平遥新金属材料院士工作站平台、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等,全力推动亮宇碳素有限公司与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共建“碳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平遥国家战略原材料基地。目前,亮宇碳素有限公司总投资16.5亿元、年产2万吨的碳基新材料项目正加速落地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0亿元、新增税收3亿元以上,为核工业提供基础材料。 四、高成效促融合,壮大龙头促振兴 坚持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落地一个,建立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动态调度机制,县级分管领导包联机制,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深化县校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以大平台引领大联动,营造浓厚的人才发展氛围。一是发挥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县域国家及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全力推动国青禽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青禽业股份有限公司鸡群免疫和环境防控能力大幅提高。60余户农户成为公司合作战略养殖户,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古院、古村、古镇、古堡、古城等特色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具有代表性的为,平遥画谷写生研学文化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太原理工大学写生实践教学基地,集成性用活“五古”特色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和文旅融合发展。(山西组工) 网络编辑:张肖肖
文章分类:
省校合作
|